0

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认识 中考历史题目优秀6篇

浏览

4290

文章

6

篇1:中考历史知识点第四册复习攻略:近代科技与文化

全文共 786 字

+ 加入清单

中考历史知识点第四册复习攻略:近代科技文化

詹天佑、魏源、严复、钱学森

1、詹天佑――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。他负责京张铁路的设计和修建,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。为了确保行车安全,设计出“人”字形路轨,以减缓坡度。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,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。(第三册98页)

2、魏源――是道光、咸丰年间的著名思想家(与林则徐是同时代人,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)。他编成《海国图志》一书,系统地介绍了南洋、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(中国最早的一本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书籍),并说明编这部书的目的是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意思是:学习外国的长处,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。(第三册101页)

3、严复――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。他译述的第一部书《天演论》影响最大。提出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生物进化观点和“世道必进,后胜于今”的社会进步理论。(第三册101页)

4、钱学森——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杰出贡献,是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。被誉为“中国的导弹之父”。青年时留学美国。他说:“我是一个中国人,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,但我不能放弃祖国。”

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:(第四册150页)

①20世纪60——70年代,我国研制成功“两弹一星”(1964年10月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;1967年6月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;1970年4月27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——“东方红1号”发射成功)

②1984年4月、1986年2月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。

③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“一箭多星”技术的国家之一(苏、美、法之后第四个)。这表明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和火箭运载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
④2003年10月15日,我国“神州”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。

说明了我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,综合国力的增强,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2:盘点中国历史上的5大“女酒鬼” 大家认识她们吗

全文共 833 字

+ 加入清单

林徽因、董小宛、杨贵妃等。我国古代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酒文化,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,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。尽管我们常常将酒与男性联系在一起,但实际上,古代女性中也有不少热衷于酒的佳人。这些是我国历史上5位著名“女酒鬼”。

1、林徽因:才情与酒意交织

林徽因,我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、诗人和作家,她是才情与美貌并存的代表。被徐志摩称为“林小姐风度无改,谈锋犹健,兴致亦豪,且亦能吸烟卷喝啤酒”,足以证明林徽因对酒的倾向。她以自由洒脱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华,使她的人生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,酒与诗在她的人生中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
2、董小宛:秦淮八艳中的酒仙

作为“秦淮八艳”之一,董小宛以其美丽、聪慧和才情赢得了后世的称颂。她不仅善歌善舞,还拥有惊人的酒量,据说她曾用盆与人对饮。董小宛的酒量和豪爽的性格成为她与众不同的一面,也为她赢得了众多的仰慕者。

3、杨贵妃:醉态万千的宫廷舞姬

杨贵妃,是唐代宫廷舞蹈家和音乐家,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。杨贵妃在音律舞蹈上的才华无愧于美名,而她酷爱美酒的一面同样耐人寻味。她的《贵妃醉酒》一词将她的酒意与音乐相融,为她的传奇形象增色不少。

4、徐昭佩:半老徐娘的酒魅风情

徐昭佩,南朝梁时期的才女,被称为“半老徐娘”。虽然外貌并不出众,但她的酒量却让人钦佩。作为湘东王妃,徐昭佩的爱酒之情常常显露无疑,她的醉态与她的才情一同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画面。

5、李清照:诗酒并茂的才女佳人

李清照,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,以其清新脱俗的词作赢得了后世的推崇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酒的描绘。《煮酒漫书香》、《如梦令》等作品中,酒的意象贯穿其中。李清照的情感与酒的交织,使得她的词作更显灵动和多元。

在古代社会,女性常常在约束与束缚中生活,但这并没有阻挡她们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。这5位“女酒鬼”在各自的历史时期,以才情与风情,倾情向酒,展现出了她们独特的个性和迷人的一面。她们的故事,不仅是酒文化的一个侧面,更是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多彩生活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3: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:英国工业革命

全文共 637 字

+ 加入清单

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:英国工业革命

英国的工业革命、交通运输的变革、工业革命的影响(P100-103)

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,是从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,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。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,

19世纪上半期完成(接着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)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、北美和日本。

1、前提:资产阶级统治的最早确立。(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)

2、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:雄厚的资本;充足的劳动力;丰富的资源和原料;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(最重要的条件)。

3、开始的时间、标志:18世纪60年代,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,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,标志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。

4、过程:

(1)纺织业三种机器:珍妮纺纱机(P101插图)、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。

(2)工业革命的标志:1785年,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,使人类进入了“蒸汽时代”。(P101插图)

(3)采矿和冶金业开始使用机器生产。

(4)交通运输的变革:①条件:蒸汽机的发明为交通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条件。②成就:1807年,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。1825年,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(P102插图)。

5、影响:

A、创造了巨大生产力。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。

B、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—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。

C、改变了世界的面貌。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,掠夺原料,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。

D、同时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4: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:第二次工业革命

全文共 847 字

+ 加入清单

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:第二次工业革命

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,英、美、法、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(第二册P6-8)

(一)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

1、开始时间:19世纪70年代—20世纪初,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,社会生产力极

大提高,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,使人类进入了“电气时代”。

2、科技发展表现在三个领域:①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;

②内燃机和汽车、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;

③电报、电话、无线电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

3、主要发明:

(1)电力:爱迪生(美)发明电灯泡;西门子(德)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;

(2)动力:卡尔·本茨(德)设计出内燃机,使石油成为新能源

(3)交通工具的革新:卡尔·本茨(德)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;

福特(美)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;

莱特兄弟(美)制成飞机(P6—7插图)

(4)新信息传递工具:①19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有线电报②19世纪晚期贝尔发明有线电话(P8插图);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。

4、三大能源:石油、电力、煤炭

5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:①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;②造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,③出现了垄断组织,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。

(二)英、法、美、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(P8)

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,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,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发展,但发展不平衡。美国、德国的步伐较快,后来居上;英国、法国相对缓慢。

美、德后来居上的原因: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,更多地采用新技术、新设备,起点高、发展快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,美国、德国分别成为世界头号、二号资本主义大国。(此外美国具体原因:(1)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;(2)地域辽阔,资源丰富;(3)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;德国:(1)普法战争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;(2)从法国得到大量赔款和割地。)

英、法相对缓慢的原因: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,以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,英国、法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,工业生产逐渐被美国、德国赶上和超过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5:中国近代历史最大地震

全文共 596 字

+ 加入清单

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于四川的汶川地震,汶川地震,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(星期一)14时28分04秒,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,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.0Ms、矩震级达8.3Mw(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,矩震级为7.9Mw),地震烈度达到11度。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,北至辽宁,东至上海,南至香港、澳门、泰国、越南,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。

5·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,其中,极重灾区共10个县(市),较重灾区共41个县(市),一般灾区共186个县(市)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,5·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,374643人受伤,17923人失踪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,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。

汶川地震成因

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,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。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,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,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,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,最终在龙门山北川—映秀地区突然释放。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—韧性转换带,震源深度为10~20km,与地表近,持续时间较长,因此破坏性巨大,影响强烈。

今天小编对中国近代历史最大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,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,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6:历史知识点: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

全文共 417 字

+ 加入清单

1.状元实业家张謇

提出“实业救国”的口号,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。

2.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

(1)五个阶段:

A.从洋务运动开始,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,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,难以生存和发展;B.辛亥革命的成功,冲击了封建制度,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。

C.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,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,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,进入了“黄金时代”。

D.一战后,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,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,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。

E.抗战胜利后,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,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。

(2)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:受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。

(3)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:

A.总体水平比较落后(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)

B.发展不平衡(不平衡的表现如下)

从行业上看,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。

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,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,广大内地非常薄弱。

展开阅读全文